“玉柴要让所有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活出精彩”。11月29日,技能大师陈金源、池昭就、杨万叶等人,实践着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的这一希冀,向来自玉柴集团各单位的800多位技师、助理工程师、工程师演绎着自己的精彩:在“2013年技能大师出国学习考察报告会”上,他们就铸造技术、模具技术、无模快制技术、模具管理、机床设备技术、柴油机新技术信息等内容,展示着自己出国考察的成果,分享思考心得。
玉柴偏居广西,视野却在全球。派遣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到世界最先进企业考察,已是惯例,今年,这支开阔眼界,拓展视野的队伍中,新增加了技能大师。12位技能大师,已于10月份分两批赴机械工业发达的德国、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企业考察。
“一是震撼,二是承认差距,三是要奋起追赶。”作为第一批考察组成员,在汇报会上发言时,技师协会会长、首席技能大师陈金源分享心得:“一流的产品靠一流的人才制造。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,需要几代人的努力,要有措施、办法、对标突破。”
新词随口就来的“蓝精灵”
玉柴厂服为蓝颜色,这些被称为“蓝精灵”的玉柴人遍布玉林大街小巷,时不常地,在街边大排档,“精益制造”、“TPM”等名词,会从他们嘴里冷不丁蹦出来。看到这个现象,一位对玉柴颇有了解的媒体人解析说,这是玉柴不断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、不断实践运用新的学习成果的表现。
“勤问多思考,发现差距,积极主动学习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,回来之后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,提高玉柴的技术水平。”玉柴集团工会主席梁萍和技能大师们想到一起去了。出发之前,这些分别代表模具、内燃机、铸造、设备维修、机加工等几个板块的技师们就做足了功课。“随着公司的发展,制造设备越来越先进,但是整个设备的制造过程我们是不完全了解的,这次出国考察一定要学到一些尖端的设备制造技术,为玉柴以后的设备升级做好技术支持。”技能大师刘先黎的观点颇具代表性。
人才国际化、管理与国际接轨……玉柴一直奔走在实现国际化目标的路上,一步一个脚印。对于这次技能大师走出国门考察,玉柴股份党委书记宁兴勇希望技师队伍之间能共享学习到的知识,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实践,创造出更多国际一流的成果,真正实现产品、工艺、材料、文化、员工素质等方面与国际接轨。
技能大师们对这次出国考察,也认识深刻。陈金源说:“学习国外先进技术、技能,以欧洲为标杆找出我们的差距,让技师的水平向国际看齐,最终以骨干为带头人发动员工学技术、技能,把玉柴的品牌做得更好,促进公司从制造大企向制造强企转型。”
在国外公司看门道
10多天,行程5000公里以上,考察6~7家企业。身处欧洲,技能大师们行走在企业中,每时每刻都在观察、思考。中国是制造大国,但远远还不是制造强国,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,时时比较,处处寻找差距。所谓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,一比较,就有许多发现。
在德国一家著名模具专业生产厂,陈金源发现,人家推行一套标准的模具检验流程,“我们要借鉴国外验证方法,把问题前移在实物验证前解决掉,开展规范的预验收评价程序,减少实物验证次数。”而在生产现场,技能大师们还发现许多可借鉴的细节,比如,设置一个简单的“模具实物更改标识”,就让“容易改错位置”的问题不再发生。“细节是魔鬼,决定成败,这些容易做到的地方,我们一定要推广。”陈金源说。
在客户是奔驰、宝马的一家公司,陈金源他们还发现,人家铸造厂的装备远不如玉柴新,但拥有顶尖铸造技术,做出的铸件就更好。如创新“射流”原理等,用高新技术制作出超薄型砂芯,能经受1400℃铁水烧灼,不损坏、不烧结。“这就是著名品牌与普通产品的区别。”陈金源说。
参观过程中,覃懋华还发现人家采用火焰加热方法,矫正长条零件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弯曲变形,而其中的关键点在于,需要经验较丰富的工人操作,掌握之后的好处则是大大减少毛坯的加工余量,节约材料成本。
技能大师杨万叶印象深刻的是,在参观一家著名工厂时,看到了DMU/CduoBLOCK系列龙门5轴联动加工中心装配过程,这种几乎万能的加工中心可以立卧转换加工,一次装夹可以加工箱体的多个面,独特的B轴结构具有很大切削扭矩,非常适合V型机体加工及复杂曲面的模具加工。在参观另一家著名工厂时,看到人家拥有专利技术的刀库和换刀方式时,非常“眼馋”:“刀库整体更换方式可以在设备加工过程中同时进行工作,非常适合试制和快速换线生产。”玉柴产品线丰富,杨万叶的言外之意格外明确。
“绿色制造”已是玉柴人的自觉,梁艺斌就发现了人家推行低碳和绿色制造方式,即用降低功率来实现节约能源消耗。他举了几个例子:“NTX1000机床采用LED照明,在实现高效率运转的同时减少耗电量,机内照明正值有自动开闭功能,实现节电和增加机床内照明灯的使用寿命;有些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油雾分离装置、使用油雾回收器等。”
一步一步向对标企业看齐
大开眼界的技能大师们,学习借鉴到很多可用技巧的同时,也发现差距不小。池昭就认为,就模具制作水平来说,和欧洲最先进的相比,差距还较大。但没人气馁,大家不约而同地寻找追赶的路径。
有些东西是拿来就能用的。考察中池昭就发现,有家模具公司和玉柴铸造中心使用的外形模底框一样,但它的直角根部作了一个小方孔,“小方孔作用是减少应力,我们的模具设计可以借鉴这种做法。”他说。
杨第强在考察中发现,欧洲公司配备了电动定力矩扳手,对力矩的控制由设备完成,“这样就减小人为因素的失误。玉柴应该加大投资,配备完善的生产工具,比如增加电动定力矩扳手的配备。”
考察一家发动机研发公司时,陈堂标发现这家公司的技术和理念属于世界最前沿的,他就此建议玉柴工程研究院的技术专家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,为改进玉柴发动机大扭矩低转速技术、曲轴驱动技术、增压方面的新技术注入新的前沿理念。
结合玉柴现有的设备和技术能力,池昭就还提出,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调整和攻关编程软件的使用、刀具的选用、参数的选用,提高模具的加工能力和质量,使数控加工尽量接近模具无抛光技术的要求,使模具钳工从繁重的模具抛光中解脱出来,做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。
对于未来,他的建议是,逐步增添高速数控加工设备、大型电火花、龙门平面磨床,培养一大批稳定的模具制造人员,使玉柴的模具制造达到国际水平。
陈金源则提出了具体的攻关目标:以“专题高端技术项目”为突破口,开展铸精品攻关,以促进技术提升和降成本,最终铸出具有德国水平的机体、缸盖毛坯精品。
“出国参观考察学习,只是我们走出去学习的一部分,我找到了今后技术提升的方向,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将所看所学的在技师团队内传递,让更多的技师了解到这些让我们深有感触的先进制造技术。”陈堂标建议公司建立培训授课和交流平台,通过讲课、面谈和现场技术交流,尽快地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,为玉柴设备制造升级做好准备。
“决定品牌的重要因素是人。”陈金源说,“我们只有培育出像奔驰一样的队伍,才能制造出如奔驰一样齐名的品牌发动机。”
(来源:工人日报 杨兆敏 李春梅 李薇)